中外公路

中外公共体育课程比较研究

何波(1970-),男,四川南充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要求和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方面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增反降”的现象表明,作为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养成最后一站的高校公共体育课,从目标设置到组织形式、教学教法都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2]。本研究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我国公共体育课外在实施目标、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和教学教法等核心要素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中西方公共体育课开展之异同,以期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1从身体教育到人文关怀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公共体育课的灵魂,起到教学引领作用。中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大致经历了“三基教育→体质教育→健康教育”三个发展阶段,其课程目标也从最初以“增强体质”和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为主要目标,发展到今天不仅要“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还要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及日本等国家尽管体育课程目标不尽相同,但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都强调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融育人、育体、育心之功效于一体,从身体教育到人文关怀,全方位渗透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全过程[14]。各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中外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一览国家体育课程目标中国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美国提高运动技能,增进体质健康水平;培养终生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良好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向自觉学习的方向转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英国要求学校体育课程要促进学生精神、道德、文化和体质等全方位的提高和个性全面发展。德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俄罗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最终养成终身体育思想。日本通过身体活动的体育教育来增强学生体质和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由上可知,国外公共体育课程目标设置总体上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提高运动技能,增进体质健康水平;第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习惯[10];第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良好态度;第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3]。在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上,则主要倾向于动作技能的传授,学生体质健康的增强。这种循环往复强化动作技能,提高肌肉记忆的体育课程设置,尽管可以很好地传授运动技能,但却间接忽视了体育课程的育人与育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本质属性,缺乏对学生情感层面的人文关怀。加之学生本身对体育课程多元化功能的认识不深,致使公共体育课程目标设置难以达到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需要。

2以生为本、灵活、实用的课程设置

中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最早沿用俄罗斯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与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是,俄罗斯公共体育课设置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必修体育课程在大学4个年度共开设408课时,但选修课程较少,仅大三或大四学设置约168课时[4]。美国公共体育课分为必修、选修和不设学分的体育健康课及无任何学分的体育娱乐课程四类,时限一般为1~2年,必修免费,选修课和不设学分的体育健康课及体育娱乐课程则需要个人付费学习,灵活性和实用性强[5]。英国公共体育课程则注重参加不同项目的体育俱乐部,[11]德国高校的学校俱乐部和社会俱乐部是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平台,[13]日本体育课称为“保健体育课”,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分理论保健课和实践课,理论课时占体育课时1/4,实践课以专项课形式展开,[12]学生在校需学习3种实践课程[6]。

表2中外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一览国家教学大纲课程性质结构形式组织形式课程内容收费中国有必修、选修学分制班级授课理论、实践课免费美国无必修、选修学分制班级授课理论、实践课必修免费选修自费英国无选修无俱乐部实践课免费德国无选修无俱乐部实践课免费俄罗斯 无必修、选修学分制班级授课理论、实践课 免费日本有必修学分制 班级授课理论保健、实践课 免费

上一篇: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